福建省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宜乌龙茶的规模化生产,乌龙茶也成为福建省支柱产业。随着消费者对乌龙茶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乌龙茶产业要增强市场竞争力,就得提高茶叶品质;茶鲜叶中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等化学成分是茶叶品质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茶叶品质的具体评价指标。叶面追肥具有见效快、作用强、利用率高、施用简便、增产增效明显的特点。氨基酸叶面肥富含多种氨基酸,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强作物抗性的同时,又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叶面施肥补充根际施肥的不足,为植物提供更全面的营养,从而实现作物优质高产。
氨基酸叶面肥应用于茶树,可经叶面直接吸收进入体内,参与茶树氨基酸代谢,满足茶树生长的需要,对茶叶高产优质具有积极意义。氨基酸叶面肥具有增产提质的作用,能够明显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但有关专用配方氨基酸叶面肥对乌龙茶树生长特性和品质特征影响的研究鲜见报道。
本研究通过测定福建省常见乌龙茶鲜叶中的氨基酸组成与比例,配制专用配方氨基酸作为叶面肥,以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乌龙茶品种“铁观音”和“本山”为对象,研究不同浓度专用配方氨基酸叶面肥对乌龙茶树的萌芽和产量、叶片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品质成分的影响,探索专用配方氨基酸叶面肥在乌龙茶高产优质生产中的作用,为乌龙茶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试验地点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生态茶园基地,海拔约200m,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9~20℃,年降雨量1600mm左右;无霜期约260d,夏季长且炎热,冬季短而无严寒。茶同土壤质地为黄红壤,土壤性质:pH为5.84,有机质29.43g/kg,全氮0.90g/kg,速效氮127.69mg/kg,速效磷15.76mg/蛞,速效钾73.21mg/kg,交换性镁0.77mg/kg,有效锌1.58mg/蜒。茶树采用大行距的双行单株种植方式,大行距150cm,小行距40cm,株距30cm,每丛茶苗2株。
种选取乌龙茶产区适制乌龙茶的‘水仙’‘肉桂’‘毛蟹’‘梅占’‘黄旦’‘大叶乌龙’茶树品种,树龄5年左右,生长良好,长势较一致,株高平均0.8~1.0m。
以大面积栽培的“铁观音”“本山”为乌龙茶供试对象,树龄5年左右,生长良好,长势较一致,株高平均0.8~1.0m
天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和甘氨酸购自山东西亚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均为化学纯,纯度≥98.5%;L-茶氨酸标准品购自合肥博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HPLc≥98%。乙腈、甲醇(色谱级)购白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岛津LC-10AT型液相色谱系统,C18色谱柱(4.6mmφ×250mm,5um,日本Tosoh公司);德国svkam公司S-433D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ALl04型电子天平;超纯水机(Milli-Q)。
专用配方氨基酸叶面肥浓度设计为1.0、1.5、2.0、2.5g/L4个处理,以喷施蒸馏水为对照(CK),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面积约36m2,重复3次,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试验于2019年2—5月(春茶生长期)进行,每隔7d于傍晚喷施1次,共进行5次喷施。喷施选择在无风的晴天下午17:00后,采用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每个处理喷施500mL专用配方氨基酸叶面肥,对照组喷施等量蒸馏水。其他田问管理措施按照常规进行。
春茶萌芽期每天随机观察,当每平方米平均有一芽一叶初展的新芽梢10个以上的日期为萌芽期;萌芽数于萌芽期后10d进行统计,每个小区不同方位取3个小块,每块面积1m2;春茶鲜叶产量采摘后用电子天平称重。叶片厚度采用游标卡尺测量新梢上同一位置的20片叶;叶面积测定通过测量叶长×叶宽×0.7(系数),计算出面积;气孔密度采用生物显微镜,计算出视野面积和气孔密度。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采用考马斯亮兰G-250染色法,可溶性糖含量测定采用蒽酮法,叶绿素含量测定采用丙酮法。
茶氨酸含量采用GB/T231932017测定,咖啡碱含量采用GB/T8312-2013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含量采用GB/T31740.2-2015方法测定。氨基酸组分测定方法参照GB/T5009.124-2003略作修改:称取茶叶样品0.05g置于厌氧水解管中,加入5mL6mol/L盐酸,混匀后放入液氮中,溶液凝固后取出真空封管,置于110℃恒温干燥箱内水解24h,冷却后定容至10mL,0.45LLm微孔滤膜过滤。吸取1.0mL滤液置于EP管真空干燥;最后加入样品缓冲液溶解,用0.22LLm微孔滤膜过滤;采用S-433D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游离氨基酸含量。
2019年5月随机选取顶芽已成驻芽且顶端叶片开展度达八成左右的新梢,采集新梢倒数第3叶片剪碎混合后进行各项目指标测定,每个处理重复3次。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Excel2003软件进行整理,采用DPs(7.05)软件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分析。